从生态立省到多规合一,海南建省30周年规划动向全盘点
导读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从那以后,海南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块改革开放试验田,一代代的建设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把青春最美好的年纪留在了琼州半岛。
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持续奏响着绿色旋律:从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到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从绿化宝岛大行动,到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从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取消12个生态敏感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趟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之路。
那么,在城乡建设领域,海南都有哪些最新动向呢?以下为相关盘点。
本文字数:3470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从那以后,海南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块改革开放试验田,一代代的建设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把青春最美好的年纪留在了琼州半岛。
建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与建省前的1987年相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2017年海南省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6745.01万,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5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8.1%。
规划建设领域,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持续奏响着绿色旋律:从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到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从绿化宝岛大行动,到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从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取消12个生态敏感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趟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之路。
此外,在今年4月3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的决定》,宣布海南省总体规划正式实施。该决定的通过确立了海南总体规划的法定地位,也意味着海南“多规合一”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美丽海南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深情嘱托在全岛掀起一场更为深刻、更加有力的绿色变革。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海洋报》在头版位置以“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美丽海南”为题,刊发了对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刘赐贵的专访。刘赐贵在受访时表示,建设美丽海南离不开美丽海洋。
刘赐贵说:“建设美丽海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把海岛建设好,把海洋保护好,把包括海洋在内的城乡全域建设好。没有海洋、海岛的美丽,就没有美丽的海南。”他表示,海南有很多优势,最突出的是全国最好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的优势。这“三大优势”是海南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将继续用好用足海洋。
作为一个海洋大省,海南一直在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肩负着这份特殊的责任,海南先后出台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多部相关法规和制度,开展了六大造林工程,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构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鼓点激昂,步履不停。2017年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5个月后,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农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过椰子树”“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等9000余字、30条要求举措,深深刻上“生态文明”的烙印。
海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30条要求举措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落实。在措施上完善制度体系: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出台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通过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落实海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海岸带资源破坏及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到各级领导干部头上。
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省以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垂直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提出的56个问题逐项限期整改;持续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大投入,力争用3年时间完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这是一场关于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变革,而海南,正在以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成效,将生态文明建设征程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建立绿色经济
2018年2月5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印发《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对海南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也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这也包括海洋在内。海南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只要农村振兴了,海南就能实现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刘赐贵看来,海洋强国一定要包含海洋生态。既要海洋经济的繁荣,也要生态的美丽。
海南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要让绿水青山释放红利,就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机遇。海南省省长沈晓明总结指出,海南主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2015年以来,海南将互联网、旅游、热带高效农业、医疗等12个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效果立竿见影,过去5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1.4%,占经济总量的53.7%。
绿色经济不仅激活着城市发展,更深刻地影响着海南广大的乡村地区。
琼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桑养蚕、稻鱼共生、养蜂等产业;保亭以“旅游+新农村”模式全力推进“美丽乡村游”建设;五指山大力发展茶叶、忧遁草、五指山蜘蛛等热带山地高效农业;白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全国全网直销。这些都成为海南“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例证。
今年,海南还将正式实施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取消部分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把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立为负面扣分和一票否决事项。
“我们要用最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者,让全省人民共享生态福祉,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刘赐贵强调,海南“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上”。
统筹整合六类空间规划,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翻开《海南省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六类空间规划都在这“一张蓝图”上徐徐展开,城镇、旅游度假区、省级产业园区、“五网”基础设施等开发边界线清晰可见。
“海南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就是要绘制全省统一的一张规划蓝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海南发展。”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总工程师刘钊军表示,“多规合一”是指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相互融合,解决现有这些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
长期以来,海南省各类规划区域相互重叠造成了资源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从2015年6月开始,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按照“全岛一盘棋”的发展思路,统筹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性规划。
通过“多规合一”改革统筹协调各类空间规划,海南省发现各类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互有冲撞,存在重叠图斑72.1万块,重叠图斑面积1587平方公里。通过空间调整、置换等方式化解耕地、林地、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确保地类规划属性的唯一性。
在“多规合一”改革中,海南省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限定开发边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科学谋划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等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统筹布局旅游园区、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园区、临空产业园区等六类24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统筹规划“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率。
以“多规合一”改革带动行政审批“瘦身”。海南省以海南生态软件园、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为试点推动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实行“一个窗口进、同一窗口出”,有效缩短审批时间。
“多规合一”改革深化后,海南省正在逐步搭建全省统一的“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建设项目全数字化报批,开展建设项目网上审查审批、报建等工作。
2017年6月,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成立。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规划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多规合一”改革,主管全省空间规划编审和督察,保证每块土地的唯一属性,对违反总体规划的行为,坚决问责、坚决查处并督促整改。
海南省省规划委员会成立之后,推动了与“多规合一”改革相关的系列法规的修订与制定,全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继续深化。
海南省省规划委员会主任丁式江表示,海南省总体规划实施后,省规划委员会将继续落实好“多规合一”改革一张蓝图,建设好全省统一的“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规范好一张规划报建电子审批表,制定好一整套深化改革的法规政策,创新好一套保障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通过“五个一”全力促进一张蓝图干到底。
作为全国第一个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省份,海南正在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评价为“在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上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
本文来源:综合自海南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海洋报等媒体
相关阅读
觉得好,请点赞↓↓↓